所謂”姿態”?

attitude

「客也何為?十八之年,天涯放遊。正高談拄頰,淳於曼倩;新知抵掌,劇孟曹丘。楚漢縱橫,陳隋遊戲,舌在荒唐一笑收。誰真假,笑儒生誑世,定本《春秋》。

眼中幾許王侯,記珠履三千宴畫樓。歎伏波歌舞,淒涼東市;征南士馬,慟哭西州。唯有敬亭,依然此柳,雨打風吹雪滿頭。關心處,且追陪少壯,莫話閑愁。」

—-吳梅村.《沁園春(贈柳敬亭)》

attitude

所謂”姿態”,並非張作招展。

先得有種態度,在時間裡積累層疊,黑白落盡,方得一些姿色。

「唯有敬亭,依然此柳,雨打風吹雪滿頭。」

attitude

你想聽另一個故事嗎?

Summer Ocean Travel, Okinawa

「我們想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事?」
「所以,你們是想聽另一個故事。」
「不,不。我們想知道的是真正發生的事實(fact),不是故事(story)。」
「但當我們說些什麼?它就一定會變成故事,不是嗎?
這世界並非只有事實,而是我們所認知的它,不是嗎?
而且當我們在認知這世界的事物時,總也難免在裡面添加了一些東西,不是嗎?」

—楊.馬泰爾(Yann Martel).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

Summer Ocean Travel, Okinawa

讓我試著說清楚這事:

一.我們所認知的這世界,受限於線型時間,只有過去,現在,未來。
二.描述過去時,除了親身碰觸的事實外,也必然摻雜了個人的感受與觀點,這註定成為故事(發生過的事)。
三.想像未來時,也必然站在眼前的現實基礎上,去延伸、發展、猜測未來,而這又是另一種故事了(story)。
四.我們真正能碰觸的,只有現在,也就是所謂時時流動,念念不住的當下。

五.當下是沒有「意義」的。
因為「意義」是一種後設事物,必須先有指涉的對象,我們才能加諸以「意義」,但當下時刻在發生,我們其實是用過去與未來的兩個不存在的立足點去給當下「意義」:
a- 「因為昨天沒睡好,所以現在情緒不好」→這是用過去解釋當下。
b- 「因為明天要考試了,所以今天得早點睡。」→這是用未來決定當下。

六.所以,當我們煩憂難耐時,或問:這煩憂從過去而來?因未來而致?
a- 若從過去而來,則時空流轉,物是人非,稀微如此,煩憂已逝。
b- 若因未來而致,則來日禍福,有晴有雨,造化如常,煩憂何來?

七.且幸當下是沒有「意義」的,它才能安放人所給它的任何意義。
如果我們不認同此刻所處的境遇時,只需輕輕提醒自已:

「你想聽另一個故事嗎?」

http://ibabel.tw/fair/index/532

Summer Ocean Travel, Okinawa

除非在光線底下。

Midnight Street, Taipei

“A painter should begin every canvas with a wash of black, because all things in nature are dark except where exposed by the light.” ― Leonardo da Vinci

「吾人作畫時,應先將畫布塗黑,因為太初所有事物都是幽黯無明的,除非在光線底下。」──達文西

Midnight Street, Taipei

時間是一條暗夜的大河,將發生過的人事沖積沿岸,讓存在過的景物沉埋泥沙。

我們各自佇立小小的船舷,閃爍明滅的微光僅能照見眼前的,稱為「此刻」的一角。
過去已去,未來不來。

當我們念想起某個影像時,回憶就像燈塔般,打亮岸邊某個幽黯無明,層層堆疊的角落。
再不真實的回憶,當自已看見時,都是真實不堪的。
再真實不堪的過往,在旁人看來,都是岸邊微光一瞬的風景。

除非在光線底下,我們無以驚覺,輕舟已過,自己已是旁人。

http://ibabel.tw/fair/index/453

Midnight Street, Taipei

美好的技能。

「直到你停止閱讀之時,才是你開始變老的時候。」——比爾.蓋茨

我是如此的深信,
時間,只應用在
只有時間能處理的事物上。

比如閱讀,比如傾聽,比如凝神觀看光陰的流動,
比如學習與重覆練習一種
美好的技能;比如與人相識直到相知…

比如遺忘。

http://ibabel.tw/fair/index/3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