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維生物

Colonial Dance Classroom, Taipei

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逐無涯,殆已。」

———莊子《內篇.養生主》

Colonial Dance Classroom, Taipei

「訊息無時不在發生,資料也無刻不在積累,隨時在為眼前的事物賦予意義,趨吉避凶,這就是我們每天要面對的?」

「有一位叫卡爾巴柏的聰明人,曾經提出這樣的說法:

人能辨識的事物狀態,只能是確定的開始與結果,中間過程一直在流動中,我們也一概不確定。
我們就從開始與結果中,去創造我們相信的「通則」,也就是某些人口中的「自古以來,眾所周知,不容懷疑,不可辯駁…」之類的凡世信仰。

創造了「通則」後,我們就會開始運用:
當某件事物開始時,我們很快代入通則,會說「這樣行不通啦」,這是預測。
當事物的結果如我們所料,就印證與解釋了通則。
當事物不如我們所料,是超乎預期的,我們就被逼得拿出通則,修訂改錯。

這就是人的封閉、合理化思維,一直不停的在尋找通則,消去例外。

但現實不是這樣的:
事物開始時,我們因著所處空間的立場不同,就有了局限性;也因著事物初始,會讓我們的感受強烈,產生印象固著的「錨定效應」。

到了事物結束時,因著空間立場不同而產生的互動磨擦,已經改變事物的狀態;而事物初始時的固著印象,又會讓我們睜著眼卻看不見環境因著時間的流動而產生的變化。

空間導致的『瞎子摸象』,時間必然的『刻舟求劍』,這兩種開放效應相乘,必然會破壞人類自以為是的封閉『通則』,而不停的創造意外。」

「永遠在尋找不可能存在的通則,消去必然會出現意外的例外,這樣不會很累嗎?」

「會。但我猜想這就是我們可以持續進化的原因:若是沒有資訊與意義的變化,逼得我們不停的思考,感受、挫折,選擇…;我們就不會是如今的思維生物了。」

Colonial Dance Classroom, Taipei

Published by

馬修

I'm Matthew.I walk in the street. watch, listen, Awareness and feelings: "How the Light gets in ?"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